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近日表示,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氫能技術與産業發展,近年來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宏觀引導,推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探索中長期高效利用,建立健全标準體系,積極推動氫能産業發展。
一是引導氫能産業積極有序發展。在《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将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管理,以法的名義明确氫的能源屬性,爲社會參與氫能發展建立穩定預期;會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堅持創新引領、安全優先、清潔低碳、示範先行、多元應用等原則,從氫能産業創新體系構建、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市場應用、制度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引導氫能産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二是持續推動氫能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會同中國科技部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部署“十四五”期間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重點開展的技術創新任務和路線圖;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推動氫能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攻關,通過行業攻關和示範應用,推動兆瓦級電解水制氫、快速智能加氫成套裝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等産業鏈重點環節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助力創新鏈與産業鏈協同發展。
三是鼓勵探索氫能多場景、高效利用新模式。會同相關部門支持啓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氫進萬家”科技示範服務工程,開展氫能産業大數據管理平台建設,推動氫能産業生産和利用技術的工程化示範等。
四是建立健全氫能标準化體系,積極推動氫能和燃料标準體系建設。中國氫能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制定了氫能領域國家技術标準近100項,涵蓋基礎通用、氫質量、氫安全、氫裝備、氫制備、氫運輸和儲運、加氫站、燃料電池以及其他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标準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标準支撐體系。
“在此背景下,部分龍頭企業開始探索全産業鏈生态、多應用場景氫能開發利用。”劉亞芳說,“龍頭企業在氫能産業的布局已涉及制、儲、輸、用各個環節,并積極探索氫能交通、氫冶金,應急電源等多元應用場景,正率先統籌數字氫能檢測認證、金融與孵化等綜合服務能力建設。
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氫能産業呈集群化發展
劉亞芳表示,氫能是一種清潔低碳、靈活高效、來源廣泛、應用多元的能源形式,将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力。截至目前,全國二十多個省區市已經發布氫能規劃相關指導意見共計200餘份。政策推動下,國企、民企、外企對發展氫能産業都展現出極大熱情,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産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态勢。
“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産業已經呈現出集群化發展态勢。”劉亞芳介紹,在氫能制備方面,華北、西北等地區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電解水制氫成本穩中有降;在氫能儲運方面,20兆帕氣态高壓輸氫和高壓管輸拖車輸運爲主,積極拓展液态輸氫和天然氣管網摻氫運輸;氫能加注方面,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加氫站數量居世界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氫機和70兆帕一體加氫站推動加氫站技術獲得突破;在多元應用方面,除傳統化工鋼鐵等工業領域,氫能在交通、能源、建築等其他領域正穩步推進試點應用。
“比如在交通領域,我國現階段以客車和重卡爲主,正在運營的以氫燃料電池爲動力的車輛數量超過6000輛,約占全球運營總量的12%。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商務車生産和應用市場,形成了極具活力和特色的發展形式。”劉亞芳說。
落實氫能中長期規劃須共同關注幾方面問題
劉亞芳表示,落實《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需要準确把握氫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戰略定位,清醒認識氫能産業當前所處曆史階段,積極主動開展國際氫能合作。
“氫能具有高品質能源特性,決定了氫能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從中國國情和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實際需要出發,堅持綠色低碳和經濟實用方向,着眼能源綠色轉型大勢,強化氫能與能源協同創新,強化氫能與電能的互補,進而奠定氫能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中的突出作用,穩步提升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的戰略定位。”劉亞芳說。
盡管氫能在能源轉型中具有巨大潛力,未來擁有廣闊市場,将成爲經濟社會重要的發展方向,并爲經濟發展帶來難以計數的福利。但劉亞芳強調,當前要清醒認識到中國氫能領域發展仍存不足,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比如,氫能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裝備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相關技術标準和檢測認證,安全監管體系仍不健全;再比如,氫能産業體系和商業模式尚不成熟,氫能制備、輸運和應用等各環節尚處于初步示範階段。”劉亞芳說,因此,我們必須圍繞氫能全産業鏈,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加速突破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重視産業化和示範應用,鼓勵多樣化商業模式創新,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完善有關技術标準及檢測檢驗、認證和監管體系,構建健康的氫能産業創新發展新生态。同時,更加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氫能合作。
“新一輪科技革命、數字革命正在推動世界能源變革,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是全人類共同任務。隻有在技術研發、示範項目及産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共同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和産業鏈,才能加快提升、更好發揮氫能在國際氫能産業建設中得應有作用。爲此,需要我們共同攜手,形成氫能聚合反應,造福人類。”劉亞芳說,中國國家能源局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一道,會同有關方面做好服務和協調,推動氫能全産業鏈健康快速發展。
來源:中新經緯
關于延期舉辦“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産業大會”的通知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參會嘉賓及企業代表:
鑒于當前山東省青島市病例突發及國内新冠肺炎多地散發,爲響應國家疫情防疫政策、保障與會人員的身體健康,經多方慎重研究決定,将原定于2022年3月15-1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産業大會”延期舉辦。
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産業大會拟邀專家及初步日程(原定)
開幕式8:30-10:00
主持人: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緻辭
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緻辭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領導緻辭
院士論壇拟邀專家
主持人:張鳴林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煤轉化分會會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彭蘇萍、衣寶廉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燦、徐春明
要重視開展綠氫的國際貿易(國際氫能協會(IAHE)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
氫能政策與實踐會場拟邀專家及報告内容
1.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綠氫與綠色工業融合示範項目進展與經驗分享
報告嘉賓:甯東能源化工基地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偉
2.雙碳目标下中國能源轉型與氫能政策解讀
報告嘉賓: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
3.中國石油氫能戰略與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氫能研究所副所長李慶勳
4.國家電投氫能自主研發燃料電池技術在北京冬奧會的應用實踐
報告嘉賓: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柴茂榮
5.中國石化氫能戰略與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石化集團發展計劃部首席專家郭衛軍
6.國家能源集團氫能戰略與實踐
報告嘉賓:國家能源集團
7.東方電氣集團氫能戰略與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東方氫能公司副總經理 謝光有
8.氫能在未來能源中的作用及能建集團的布局
報告嘉賓:中國能建集團
9.山東能源集團氫能戰略與實踐
報告嘉賓: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10.山東省“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實施進展與經驗分享
報告嘉賓: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化總監,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徐子春
11.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及後奧運時代氫能展望
報告嘉賓:張家口市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執行院長王賀武
12.全球領先的熔鹽儲能光熱發電解決方案
報告嘉賓: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雙碳目标下中國新能源産業發展及綠氫儲能展望
報告嘉賓: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少軍
2.有機液态儲氫技術進展與應用模式研究
報告嘉賓: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新能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思明
3.加氫站技術發展分析
報告嘉賓: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研發負責人何廣利
4.液态儲運的工程示範與經濟性分析
報告嘉賓: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耀中
5.高容量固态鎂基儲氫材料在氫能領域中的應用
報告嘉賓: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鄒建新
6.國内外氫氣輸送管道現狀、展望、建設方案與工程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創新中心主任趙立前
7.PEM綠色制氫及未來應用
報告嘉賓:山東賽克賽斯氫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黃方
8.高壓輸氫的适應範圍與降本路徑
報告嘉賓: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氫能研究院院長李懷恩
12.電解水制氫設備在制加氫一體站中的應用
報告嘉賓:山東海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王鵬
燃料電池與氫能汽車研究和應用會場拟邀專家及報告内容
1.車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研究進展
報告嘉賓: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邵志剛
2.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與破局思考
報告嘉賓: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餘卓平
3.日本氫能發展路徑及最新動向
報告嘉賓:日本環境省所屬海外環境協力中心裘轶政主任
4.燃料電池汽車實踐及在華發展規劃
報告嘉賓:(待定)
5. 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标準簡介
報告嘉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新能源産品認證部王剛高級工程師
6.甲醇燃料電池技術體系
報告嘉賓: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公權
1.氫能全球發展展望及典型模式分析
報告嘉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符冠雲
2.綠電綠氫與煤化工産業融合的多種模式設想
報告嘉賓: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韓紅梅
3.液氫在重卡領域的探索和應用
報告嘉賓:航天六院101所高級工程師蔔玉
4.大型鋼鐵企業氫冶金示範項目進展與經驗分享
報告嘉賓:河鋼集團研究總院研究員王小艾
5.氫能燃料電池在工業車輛領域的應用
報告嘉賓: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陳海濤總經理
6.大型綠電企業綠電綠氫綠氨融合發展方案分享
報告嘉賓:吉電股份
7.新能源“源網荷儲氫”一體化方案設想
報告嘉賓:電規總院能源分院副院長饒建業
8. 氫健康醫學發展現狀
報告嘉賓: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孫學軍教授
9.氫氣在難選鐵礦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的研究與工業實踐
報告嘉賓:東北大學/上海逢石氫科技應用研究院高鵬教授
10.氫能助力工業與交通領域減碳的邏輯與實踐
報告嘉賓:海卓動力(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氫儲事業部總監 李建偉
11.綜合能源走廊——破解新能源輸出困境路徑探讨
報告嘉賓:神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可再生能源研究總監南海明
初步日程:
時間 | 主要内容 | 召集人(主持人) |
3月15日全天 | 全天報到 | 會務組 |
氫能質量管控與标準化建設座談會(14:00-16:00) | 李文華、王永剛 | |
投融資對接交流(16:00-18:00) | 鄭賢玲 | |
3月16日 | 開幕式及領導緻辭(8:30-10:00) | 張紹強、張鳴林 |
院士論壇(10:00-12:30) | 張鳴林 | |
政策與實踐(13:30-18:00) | 李文華、山能 | |
3月17日上午 | 第一會場:氫能的制、儲、加、運 | 王永剛、李文華、鄭賢玲 |
第二會場:氫能助力交通和工業減碳 | 工業:徐振剛 交通:鄭賢玲 | |
3月17日下午 | 第一分場:燃料電池與氫能汽車研究與應用 | 大化所 |
第二分會場:氫能助力交通和工業減碳 | 工業:徐振剛 交通:鄭賢玲 |
關于邀請加入“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氫能分會(籌)”的函
各會員及有關單位: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李振宇 13717864534 15300361653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
2022年3月22日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氫能分會工作簡則(草案)
關于第四屆中國制氫與氫能源産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