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热度也延续到了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建立绿色氢能的供需关系”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华能、北京绿色交易所、远景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FMG领导围绕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机遇展开了探讨。
1、北京绿色交易所王乃祥:氢能发展需要突破投融资瓶颈,2030年氢能需要7000亿直接投资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氢能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未来氢能的发展还需突破投融资瓶颈。
王乃祥指出,根据国际氢能源委员会预测,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情景下,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要达到22%。其中,到2030年,氢能全产业链需要有7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包括制氢3000亿美元、运输分配2000亿美元、氢能末端利用2000亿美元。未来氢能市场一定会成为万亿级的大市场。
王乃祥同时提到,投融资瓶颈是影响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北京绿色交易所接下来将继续在投融资上为氢能产业发力。
“比如我们牵头起草了《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去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了;我们也参与起草了《碳金融产品标准》,刚刚由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目前,我们在搭建企业的碳账户、绿色项目库和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正在研究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有机结合的途径,以便于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工具。”王乃祥表示。
“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减排量,很大程度上将与CCER高度相关。接下来,我们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将氢能产业发展应用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碳减排量,开发为CCER等自愿减排的可能性,并通过绿色交易所进行交易,这就会实现氢能产业发展应用带来的额外经济激励。”王乃祥表示。
2、远景科技集团张雷:绿氢成本已降至10多元/公斤,比天然气更具成本优势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重点讨论了绿氢的成本问题,表示在内蒙古,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能,远景科技能做到10块多人民币生产1公斤氢气,对比高涨的天然气而言,现在的绿色氢气已经具备了成本的优越性。
张雷介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80%是电力成本,另外20%是电解氢装备折旧的费用。而在电力成本方面,近5年来,风电成本下降了约80%多,氢能的电力成本正急剧下降;在电解氢装置方面,目前中国碱水制氢的成本是250美元/千瓦,欧洲相比中国要高出3-5倍,可以看到中国成本的竞争优势;在技术方面,膜制氢,尤其是碱性膜,又能把电解氢的成本降低20-50%,这意味着,20%电解槽的成本也会往下降。
“今天我们实现了10块多人民币生产1公斤氢气的成本,未来成本只会走得更低。”张雷说。
在张雷看来,绿氢产业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氢的储存、运输和下游的应用和管道加氢,这是一个漫长的环节,“但大家要记住,使用氢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使用,避开建设慢长的供应链储存运输和下游的加注,在源头用绿氢来制钢、制氨,这就是非常有效的成本切入。”
在谈及能源转型时,张雷强调,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不能太理想主义,需要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尤其要“先立后破”——全球去碳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但在“破”它之前,还是要加大绿色能源的“立”,这个“立”是关键,只有立得快、立得高效、立得高质量、立得很充分、很完善,这个“破”才能相应有效的推行。
3、中国华能集团邓建玲:绿氢产业在中国可能有3万亿产值有待挖掘和开拓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从个人及公司的角度,讲述了其对绿色氢能产业的思考。
邓建玲对氢能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绿氢产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在中国可能有3万亿的产值有待挖掘和开拓,而绿氢产业的发展从便捷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到今后的液氢产品实现,都会为投资发展零碳、低碳能源带来巨大的机会。“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氢能被市场接受,同时氢能的交易、使用也将更边界化。”
例如,在城市应用方面,公共交通、小区可以利用氢能来解决分散式冷热电三联供,这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应用场景;而在长距离输送氢能时,可以将氢气转化为液氢,液氢的推广应用对于公共交通运输和液氢无人机应用也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绿氢的作用非常突出,我们在构建系统的过程当中尤其注重城市能源的替代”,据邓建玲介绍,目前华能已经实现了给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清洁绿色能源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将元器件、电源和负荷多余的电力有效的转化为绿氢,这就是绿氢产业园的构象——通过分散的储存和输送,用网络的方式实现生产和用户的匹配。
4、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问题
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从能源安全角度讨论了氢能发展的意义。
对于能源能源转型的路径方法,福瑞斯特说道:“在不同的经济体在绿氢发展方面有不同的重点和不同的优先顺序,比如说气候、升温的问题、主权国家对能源依赖性的问题,这是很多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一些国家采取的是开发,比如说使用传统的能源,有的转向了清洁能源,比如说德国,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工业国家,跟中国的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也是一个成功的工业化国家,但德国的方法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它依赖能源,比如说它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性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管是使用天然气还是使用传统的石油都要摒弃短期的视野,要依赖于绿电和绿氢发展,来取代化石能源。”
福瑞斯特认为,实现能源安全,一方面是有自己的能源储备,另一方面,就是要使用多元化的能源,避免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避免德国目前的状态。
福瑞斯特认为,中国有很多大的氢项目有全天候的运行的优势,但是太阳能和风能有时候受资源的限制,可以通过技术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陷,这样绿氢产量会大量上升,以此应对气候变暖。福瑞斯特说道:“我们不停的在创新和评估这些技术,然后让这个技术的突破能够快到弥补资源禀赋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化石能源逐渐过渡的过程,一旦世界上主要的国家情况有所改变,那么,全世界就会有这样的改变。”
5、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看好中国绿氢市场转型带来的商机
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从企业实践出发,谈论了绿氢的发展和应用。
蒂森克虏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德国总量的2.5%,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我们希望在2030年之前使用钢铁行业减排达到30%。气候中性或者是碳中和最迟2045年实现,氢能使用将在钢铁行业当中非常有效,每使用一吨绿色氢能可以减排26吨二氧化碳。”默茨表示,要完全实现气候中和的钢铁生产,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每年大约需要72万吨的氢能,氢能所耗的电力相当于当前德国家庭总耗电量的25%。
默茨认为,绿色转型必须依靠全球的共同努力:“我们明白自己没有办法独立面对挑战,因为个体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绿色转型是一个全世界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在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并不会减少。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基础设施,这样可以迅速的开始实施绿色转型。在中国,我们也积极的从事业务,很高兴和当地的伙伴合作,使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和绿色化学品方面的经验,助力地方的氢能开发。”